2025云南中考 “這是一個好問題” 寫作指導
來源:好師來語文學習作者:格子
題目一:這是一個好問題
“這是一個好問題”,這句話我們可能在課堂上聽過老師對同學說,也可能在和朋友聊天時不經(jīng)意間說出。但要把它寫成一篇有獨特感受的作文,就不能只停留在表面。很多同學會覺得,“好問題” 就是那些能難住老師的刁鉆問題,其實不然。那些藏在日常里的、帶著好奇心的、甚至有點幼稚的提問,只要能引發(fā)思考,都是 “好問題”。作為初中生,我們的生活中從不缺少這樣的瞬間,關(guān)鍵是如何捕捉并寫出這些問題背后的故事與思考。一、選材:從 “日常追問” 中挖掘素材
看到 “這是一個好問題”,不少同學可能會想到課堂上的精彩提問,其實生活中的很多場景都有值得書寫的 “好問題”。比如看到小區(qū)里的流浪貓總在固定地點出現(xiàn),會問 “它們是怎么記住回家的路的”;吃到媽媽做的菜和平時味道不一樣,會問 “是不是放了特別的調(diào)料”。這些看似普通的問題,背后都藏著觀察與思考。
有個同學寫自己在鄉(xiāng)下外婆家時,看到老母雞孵蛋,就問外婆 “雞媽媽怎么知道哪個蛋能孵出小雞呢”。外婆被問住了,祖孫倆一起查資料,才知道原來雞蛋要受精才能孵出小雞。他在作文里說,那一刻覺得自己的問題像一把鑰匙,打開了一個新的知識盒子。這個素材沒有驚天動地的情節(jié),卻把 “好問題” 的意義寫得很生動。
還有個學生寫和爸爸一起修自行車的經(jīng)歷。自行車鏈條總掉,他問 “為什么鏈條不能像皮帶一樣平滑呢”。爸爸沒直接回答,而是讓他觀察鏈條的結(jié)構(gòu),最后他發(fā)現(xiàn)鏈條的齒牙正是為了更牢固地帶動車輪。這個從提問到解惑的過程,讓他明白 “好問題” 能讓人更懂身邊的事物。
二、立意:跳出 “答案本身”,聚焦 “提問帶來的改變”
有些同學會把 “好問題” 和 “正確答案” 綁在一起,覺得只有得出了完美答案的問題才是好問題。其實,“這是一個好問題” 的價值更多在于提問引發(fā)的思考和改變??赡苁亲屪约簩σ患掠辛诵碌恼J識,可能是讓周圍的人開始關(guān)注某個現(xiàn)象,這些都是 “好問題” 的意義。
有個女生寫自己在看紀錄片時,看到北極冰川融化,就問媽媽 “我們每天開空調(diào)是不是也會讓冰川融化得更快”。這個問題讓全家人開始討論環(huán)保,之后家里夏天開空調(diào)的溫度調(diào)高了兩度,出門也盡量選擇步行或騎車。她在作文里說:“原來一個問題不一定需要標準答案,能讓人行動起來,就是它的價值?!?這種從 “問題引發(fā)行動” 的角度立意,比單純寫 “問題有多難” 要深刻得多。
也有同學寫過班級里的一次討論。他在學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》時,問老師 “為什么魯迅先生小時候的百草園現(xiàn)在看不到了呢”。這個問題讓大家開始聊起身邊的老地方,最后班里還組織了一次 “尋找家鄉(xiāng)老記憶” 的活動。他突然意識到,一個好問題能像一顆石子,在大家心里激起層層漣漪。
三、表達:用 “過程描寫” 代替 “結(jié)果陳述”
寫 “這是一個好問題”,最忌諱的是只說 “我問了一個問題,大家都說好”,而不寫問題提出的過程和引發(fā)的反應。應該用具體的動作、神態(tài)、對話來展現(xiàn) “好問題” 的魅力。就像描述一朵花的綻放,不能只說 “花開了”,要寫花瓣慢慢舒展、露珠滾落的樣子。
有個學生寫自己在科學課上提問的事。他沒有直接說 “我的問題很好”,而是這樣描述:當老師講到 “植物光合作用只在白天進行” 時,他舉手問 “那路燈下的植物晚上會光合作用嗎”,話音剛落,班里安靜了幾秒,然后有同學開始小聲討論,老師笑著說 “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做個實驗”。后來他們真的做了實驗,雖然結(jié)論不復雜,但他記得自己提問時心跳的速度和老師眼里的贊賞。
還有個同學寫和爺爺?shù)膶υ挕敔斂傉f “人要往前看”,他卻問 “爺爺,您年輕的時候有沒有后悔沒做的事呀”。爺爺愣了一下,沉默了好久,然后講起了自己年輕時的故事。他寫道:“爺爺?shù)穆曇粲悬c沙啞,陽光透過窗戶照在他的白頭發(fā)上,那一刻我覺得,這個問題好像讓我看到了爺爺不一樣的一面?!?這種帶著情感溫度的描寫,讓 “好問題” 變得可觸可感。
四、視角:從 “提問者” 與 “傾聽者” 雙向切入
“這是一個好問題”,可以從提問者的角度寫自己的思考,也可以從傾聽者的角度寫問題帶來的觸動。有時候,換個視角會有不一樣的發(fā)現(xiàn)。就像站在山頂和山底看同一片風景,感受會截然不同。
有個同學寫自己作為傾聽者的經(jīng)歷。他的同桌平時很內(nèi)向,有天突然問他 “為什么我們總要和別人比呢”。這個問題讓他愣住了,因為他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。后來他們聊了很久,他發(fā)現(xiàn)同桌雖然話少,卻有很多自己的想法。他在作文里說:“以前覺得提問是為了得到答案,現(xiàn)在才知道,有些問題是為了讓我們更了解彼此。”
還有個學生寫老師對自己問題的回應。他問歷史老師 “古代的人沒有手機,怎么談戀愛呢”,本以為老師會覺得這個問題無聊,沒想到老師笑著講了很多古代的愛情故事,還說 “這個問題讓我們看到了不同時代的浪漫”。他從老師的回應里,感受到了提問帶來的驚喜。
五、避坑:這些誤區(qū)要避開
寫 “這是一個好問題”,有些同學容易陷入一些誤區(qū)。比如為了突出問題 “好”,就編造一個不切實際的場景,說自己提出了一個連專家都稱贊的問題,這樣反而不真實。有個同學寫自己問科學家 “宇宙外面是什么”,科學家夸他 “有天賦”,但這樣的情節(jié)太刻意,不如寫自己問媽媽 “為什么月亮有時候圓有時候彎”,媽媽陪自己查資料的經(jīng)歷來得真實。
還有些同學會把 “好問題” 和 “復雜問題” 畫等號,覺得問題越難越好。其實不然,像 “為什么天是藍色的”“為什么我們要睡覺” 這些簡單的問題,只要能引發(fā)思考,都是好問題。有個學生寫自己問奶奶 “為什么您做的菜比飯店的好吃”,奶奶說 “因為放了‘用心’這味調(diào)料”,這個簡單的問題讓他明白了親情的味道,這樣的文章反而動人。
另外,不要只寫自己提出的 “好問題”,也可以寫別人提出的問題給自己帶來的啟發(fā)。有個同學寫妹妹問他 “哥哥,云會不會累呀”,這個看似幼稚的問題,讓他開始觀察天上的云,發(fā)現(xiàn)它們的變化其實很有趣。這樣的視角能讓文章更豐富。
六、延伸:這些生活場景都能寫
生活中還有很多場景藏著 “好問題”。比如在看動畫片時,會問 “為什么反派總是最后才被打敗”;在幫媽媽做家務時,會問 “為什么擦桌子要順著一個方向擦”;在和朋友玩游戲時,會問 “為什么這個游戲規(guī)則是這樣的”。
有個同學寫自己養(yǎng)倉鼠的經(jīng)歷。他看到倉鼠總在夜里活動,就問 “它們白天睡覺會不會做噩夢”。雖然這個問題沒有答案,但他開始更細心地觀察倉鼠,發(fā)現(xiàn)它們睡覺的時候會蜷成一個小球,好像很安心。他覺得,這個問題讓他和倉鼠的距離更近了。
還有個學生寫在圖書館看書的事。他看到一本關(guān)于恐龍的書,里面說恐龍滅絕了,就問管理員 “如果恐龍沒有滅絕,現(xiàn)在會和人類成為朋友嗎”。管理員笑著說 “這是個很有想象力的問題”,還推薦了幾本關(guān)于恐龍的科幻小說給他。這個問題讓他從科普書讀到了科幻故事,打開了新的閱讀世界。
寫 “這是一個好問題”,其實是在寫我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思考力。每個 “好問題” 都像一顆種子,可能當時看不出什么,但說不定哪天就會長成參天大樹。重要的不是問題本身有多精彩,而是提問時那份不輕易接受答案的勇氣,和提問后那份探索未知的熱情。畢竟,所有的知識和智慧,都是從一個小小的 “為什么” 開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