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菜芽的成長日記
來源:網(wǎng)絡(luò)作者:格子
提要
今天早上,我穿好衣服立即跑去陽臺看我種的小菜芽。
此導(dǎo)語開門見山,直接引出了文章的核心事件 —— 觀察小菜芽,簡潔地交代了時間、人物和事件,讓讀者能夠迅速進入情境,了解文章的大致走向.
作文正文
今天早上,我穿好衣服立即跑去陽臺看我種的小菜芽。蘿卜芽又長高了一些,長得高的小芽大約有四五厘米高,莖上頂著兩片綠色的小葉片,小葉片還是互相重疊著的,像一把小勺子一樣。有的剛從土中冒出鼓鼓囊囊小綠芽,飽脹得馬上要裂開似的。
再看看種卷心菜籽的花盆,我發(fā)現(xiàn),卷心菜小芽又長高了一點,也長得更密了,因為有更多的卷心菜籽發(fā)芽了,從土里探出了密密麻麻的綠色的小腦袋。長得快的'小芽現(xiàn)在大約有三厘米高了。它的葉子和蘿卜的葉子不一樣,兩片小葉不是重疊著的,而是左右分開、對稱長著的,看起來就像只小蝴蝶似的。
再看種菠菜籽的花盆,我驚喜地發(fā)現(xiàn),菠菜籽終于發(fā)芽了!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。卷心菜籽、蘿卜籽、菠菜籽我是同時種下的,但菠菜籽總是不發(fā)芽,今天終于等到它發(fā)芽了。花盆的土里冒出了一個細細小小的綠芽,小芽很小,大約5毫米高。小綠芽長得彎彎的,像一個橢圓形的園環(huán)。
我用水杯給三盆小芽澆了點水,希望三盆小芽能快快長高。
詳細點評
優(yōu)點:
· 觀察細致入微:作者對三種小菜芽的描寫非常細致,如 “蘿卜芽又長高了一些,長得高的小芽大約有四五厘米高,莖上頂著兩片綠色的小葉片,小葉片還是互相重疊著的,像一把小勺子一樣”,通過具體的數(shù)字 “四五厘米” 以及形象的比喻 “像一把小勺子”,將蘿卜芽的形態(tài)和高度生動地展現(xiàn)出來,讓讀者能夠清晰地想象出蘿卜芽的樣子。同理,對卷心菜小芽和菠菜籽發(fā)芽的描寫也十分細致,如 “長得快的小芽現(xiàn)在大約有三厘米高了。它的葉子和蘿卜的葉子不一樣,兩片小葉不是重疊著的,而是左右分開、對稱長著的,看起來就像只小蝴蝶似的”“花盆的土里冒出了一個細細小小的綠芽,小芽很小,大約 5 毫米高。小綠芽長得彎彎的,像一個橢圓形的園環(huán)”,這些描寫使讀者仿佛親眼看到了小菜芽們的生長狀態(tài)1 。
· 情感表達真實:文中情感自然流露,如 “我驚喜地發(fā)現(xiàn),菠菜籽終于發(fā)芽了!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”,生動地表現(xiàn)出作者看到菠菜籽發(fā)芽時的興奮和喜悅之情,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對小菜芽的期待和關(guān)心,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。
· 行文邏輯清晰:文章按照觀察的順序,依次描述了蘿卜芽、卷心菜小芽和菠菜籽發(fā)芽的情況,最后提到給三盆小芽澆水,希望它們快快長高,層次分明,條理清晰,使讀者能夠輕松地跟隨作者的視角,了解整個觀察過程。
不足:
· 描寫手法較單一:整體描寫以靜態(tài)描寫為主,多是對小菜芽外觀形態(tài)的刻畫,缺乏動態(tài)描寫和其他感官的描寫。如果能增加一些如小菜芽在微風(fēng)中輕輕擺動的動態(tài)描寫,或者作者觸摸小菜芽時的觸覺描寫等,會使文章更加生動豐富。
· 語言稍顯平淡:部分語句較為平實,如 “有的剛從土中冒出鼓鼓囊囊小綠芽,飽脹得馬上要裂開似的”,雖然能夠準確地描述出小綠芽的狀態(tài),但在表達上不夠生動形象,可以使用一些更具文采的詞語或修辭手法來提升語言的表現(xiàn)力,比如 “有的小綠芽剛從土中冒出,像一個個鼓鼓囊囊的小氣球,飽脹得仿佛下一秒就要‘噗’地一聲裂開似的”。
· 深度略有不足:文章主要側(cè)重于對小菜芽生長現(xiàn)象的描寫,缺乏對觀察過程中所獲得的感悟或思考的深入挖掘。可以在結(jié)尾處適當增加一些關(guān)于生命成長、自然奧秘等方面的感悟,使文章更具思想性和深度。
具體建議
· 豐富描寫手法:增加動態(tài)描寫和其他感官描寫,如 “微風(fēng)拂過,蘿卜芽的小葉片輕輕晃動,仿佛在向我招手”,或者 “我輕輕撫摸著卷心菜小芽,那嫩嫩的葉片觸感柔軟,讓人心生愛憐”,讓讀者能夠更全面地感受小菜芽的生機與活力。
· 提升語言文采:運用更多的修辭手法和優(yōu)美的詞語來修飾語句,使描寫更加生動形象。比如將 “小芽很小,大約 5 毫米高” 改為 “纖細的小芽從土里探出腦袋,僅有大約 5 毫米高,宛如一個嬌弱的小精靈”,增強語言的表現(xiàn)力和感染力。
· 深化主題思想:在結(jié)尾處,可以加入一些自己對生命成長的感悟,如 “看著這些小菜芽努力生長的模樣,我不禁感嘆生命的奇妙與頑強。它們在小小的花盆里,用自己的方式展現(xiàn)著生命的力量,讓我明白了只要用心去呵護,每一個生命都能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”,使文章在表達上更上一層樓,引發(fā)讀者的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