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來學校:當科技遇見校園生活
來源:網絡作者:格子
提要:
當時間的指針撥向 2030 年,校園會發生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?是充滿科技感的教學設施,還是別具一格的學習體驗?讓我們跟隨作者的筆觸,走進這所神奇的未來學校,一探究竟。
作文正文:
一轉眼,到了2030年。這時的學校可不是普通的學校了,會是什么樣的呢?請聽我慢慢介紹吧!
一到學校,首先映入你眼簾的是一個平行四邊形的花壇。上面擺放著各種五彩繽紛的花朵,如果你想近距離觀察哪一朵,就在電腦上輸入它的名字,這樣,被你輸入名字的那朵花將會自己移動過來,而你就可以近距離觀察這盆花了,再配上電腦上對這種花的介紹,你會對它有更深的了解。
花壇的正面便是幾幢高大的教學樓,它們是用五六厘米厚的玻璃制成的,比鋼鐵妙還硬,能預防猛烈撞擊造成的傷害。更奇妙的是,這種玻璃還可以擋光、防紫外線,也根本用不著窗簾。可是學校的操場在哪兒?哦,原來有個地下操場啊!下課了,自動升降機會把你帶到地下操場玩耍,為了小朋友玩耍方便,四周都裝了太陽能發電照明呢。
走進教室,就可以看見最前面的墻壁上掛著一塊像電腦顯示屏的大屏幕,長3米寬2米,哦,這應該就是“黑板”了,原來老式黑板已經光榮的下崗了,“黑板”上色彩鮮艷、內容豐富,老師也不用像現在這么辛苦在教室站立吸著粉筆灰上課,只要把老師所講的段意、解題……輸入電腦,然后直接在自己的辦公室打開電腦坐著就可以教書了。
教室里擺放著一排排整齊的課桌,每張課桌上面都擺放著一臺電腦、話筒和視頻頭,學生們再也不用背著沉重的書包來上學,直接打開電腦就可以看到課本內容,也可以通過話筒和視頻頭向老師請教。對了,你有沒有發現?在每一個同學頭上,都吊著一塊橡皮擦大小的芯片,這個有什么作用呢?經過了解,才知道這原來是每個學生相對應的學習效果紀錄儀,有了它,就能自動紀錄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、知識掌握情況,于是在未來的學校再也不用進行各種各樣的考試或者測驗,也不用耽心考試發揮失常的情況,通過學習紀錄儀這塊芯片,老師就可以完全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,而且它還可以提醒上課走神的同學提高注意力呢!嘿嘿,夠神奇吧?
未來的學校多么神奇呀!未來的孩子多么幸福呀!
詳細點評 :
(一)優點 想象豐富,主題鮮明:文章緊扣 “未來學校” 主題,從花壇、教學樓、操場到教室設施,全方位展開想象,構建出一個充滿科技感的校園,如 “學習效果紀錄儀”“智能黑板” 等設計新穎獨特,展現出作者豐富的想象力,讓讀者對未來校園充滿向往。 結構清晰,條理分明:采用總分總的結構,開篇以設問引出未來學校,中間依次介紹學校各部分設施,結尾總結未來學校的神奇與美好,層次清晰,邏輯連貫,使讀者能清晰了解未來學校的全貌。 語言通俗易懂:運用簡潔直白的語言進行描述,如 “下課了,自動升降機會把你帶到地下操場玩耍”,沒有復雜的句式和生僻的詞匯,符合大眾的閱讀習慣,易于理解,讓讀者輕松跟上作者的想象節奏。 (二)不足 描寫不夠細致生動:在介紹學校設施時,多是簡單說明功能,缺乏細節描寫和場景刻畫。例如描述 “智能花壇”,僅提及輸入名字花朵會移動和有介紹,沒有描繪花朵移動時的形態、介紹內容的呈現方式等,難以讓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。 部分表述口語化且隨意:文中存在一些口語化表述,如 “嘿嘿,夠神奇吧?” 顯得不夠正式;部分語句表述較隨意,像 “哦,原來有個地下操場啊!” 語氣不夠連貫,影響文章整體的流暢性和質感。 缺乏情感深度和人文關懷:文章重點在于展現未來學校的科技設施,對在這樣的學校學習生活的感受、科技帶來的教育意義等方面缺乏探討,主題略顯單薄,未能引發讀者更深層次的思考。 (三)建議 細化描寫內容:以 “智能花壇” 為例,可補充描寫:“在電腦上輕輕輸入‘郁金香’,那朵嬌艷欲滴的花朵如同被賦予生命一般,緩緩旋轉著靠近,花瓣上晶瑩的露珠在陽光下閃爍。與此同時,電腦屏幕上立刻彈出圖文并茂的介紹,從郁金香的起源、生長習性,到它在不同文化中的寓意,娓娓道來。” 通過細節描寫,增強畫面感和感染力。 優化語言表達:減少口語化表述,將 “嘿嘿,夠神奇吧?” 改為 “這樣神奇的設計,著實令人驚嘆”;調整隨意的語句,如 “哦,原來有個地下操場啊!” 改為 “令人驚喜的是,學校還設有地下操場” ,使語言更流暢、規范。 深化文章主題:在結尾部分,除了感嘆未來學校的神奇和孩子的幸福,可進一步闡述科技給教育帶來的變革與影響,如 “在這樣充滿科技魅力的未來學校里,學習不再是枯燥的任務,而是一場充滿探索與發現的奇妙之旅。它不僅改變了學習的方式,更激發著孩子們無限的創造力,為他們開啟通向未來的智慧之門。” 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