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平山:范仲淹的精魂與自然之美
來源:網絡作者:格子
提要:
這篇文章通過作者在天平山的游覽經歷,展現了范仲淹的精魂與自然之美的完美結合。從“先憂后樂”坊到忠烈廟,再到山頂的遠眺,作者不僅描繪了天平山的自然美景,還深刻地感受到了范仲淹的精神內涵。文章以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文化內涵,傳達了作者對歷史和自然的敬畏之情。作文正文:
不了解范仲淹,何以能感受到天平山的精魂?信步“先憂后樂”坊下,幾筆蒼勁有力的大字鐫刻在了上面,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,我雖然不生活在北宋,但范仲淹剛正不阿的形象和他的靈魂仿佛就凝聚在這幾個大字中。
不到忠烈廟,何以能說了解范仲淹?宋徽宗欽賜的“忠烈”便是對這位憂國憂民的臣子最高的褒獎。跨門而入,才子唐伯虎親手栽下的.的羅漢松直插云霄,墻的高度早已無法遮擋其飽經風霜的枝干,反倒是這松樹如一位修行的羅漢俯視著著這一方院廊,教化著奔走不止的游客,此處有高潔之士值得仰望。往里走,魚池,三太師廟依次映入眼簾。
忠烈廟的盡頭,就是天平山真正的入口,沿著整修一平的道路向上爬,坡度較大,不多時便只有參差不齊的臺階可走了。
我們不斷地爬高,山下還是陽光燦爛,往遠處的高山望去,卻是云霧濃稠,爬著爬著就感覺山風漸涼。也許是我們性子急,越來越想馬上到達山頂,步子隨著急切的心情慢慢變快,背上、頰上也滾出了汗水。途中所見的每一塊山石都姿態各異,幾乎找不到兩塊完全一樣的石頭。刀劈斧鑿的棱角早已在風霜雨雪的摩挲下日漸光滑,少了幾分凌厲,但那倔強挺立的姿態卻不斷提醒著人們,“青山有幸埋忠骨”,長眠此地的有中華歷史長河中正直不阿的脊梁。
經石屋登山頂遠眺,大大小小的村莊星羅棋布,排列整齊有序,薄薄的云霧蓋在村莊之上,使我感覺自己宛如仙人。
下山時臥龍石、仙人洞等大大小小的山石使我注目和贊嘆,山路上參差不齊的樹木的樹葉仿佛能揉出濃汁,而范文正公的浩然之氣更令我感佩于心。天平不平,目之所及,方寸之間,俯仰之下,皆有美點可賞。如有機會,我定當再訪天平。
詳細點評 :
(一)優點 內容豐富,層次分明 文化與自然的結合:文章開頭通過“先憂后樂”坊引出范仲淹的精神,接著描述忠烈廟的歷史文化背景,最后通過攀登天平山的過程,將自然美景與范仲淹的精神相結合,層次分明,內容豐富。 細節描寫生動:作者對“先憂后樂”坊的大字、“忠烈”廟的羅漢松、山石的姿態等細節進行了生動的描寫,如“幾筆蒼勁有力的大字鐫刻在了上面”,“才子唐伯虎親手栽下的羅漢松直插云霄”,這些細節描寫不僅描繪了畫面,還傳達了作者的情感。 情感真摯:文章中多次表達了對范仲淹的敬仰和對自然的熱愛,如“范仲淹剛正不阿的形象和他的靈魂仿佛就凝聚在這幾個大字中”,“范文正公的浩然之氣更令我感佩于心”,這些語句傳達了作者對歷史和自然的敬畏之情。 語言生動,富有感染力 豐富的修辭手法:文章運用了比喻、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,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。如“羅漢松直插云霄,墻的高度早已無法遮擋其飽經風霜的枝干,反倒是這松樹如一位修行的羅漢俯視著這一方院廊”,“途中所見的每一塊山石都姿態各異,幾乎找不到兩塊完全一樣的石頭”,這些修辭手法使文章充滿了詩意。 細膩的描寫:文章中對自然景色的描寫非常細膩,如“山下還是陽光燦爛,往遠處的高山望去,卻是云霧濃稠”,“薄薄的云霧蓋在村莊之上,使我感覺自己宛如仙人”,這些描寫不僅描繪了畫面,還傳達了作者的情感。 文化內涵豐富 歷史與文化的結合:文章不僅描繪了自然美景,還深入探討了范仲淹的精神內涵,如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,“忠烈”廟的歷史背景等,使文章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。 (二)不足 部分語句表述不夠準確 “才子唐伯虎親手栽下的.的羅漢松直插云霄”,這里的“.”多余,應該改為“才子唐伯虎親手栽下的羅漢松直插云霄”。 “反倒是這松樹如一位修行的羅漢俯視著著這一方院廊”,這里的“著著”重復,應該改為“反倒是這松樹如一位修行的羅漢俯視著這一方院廊”。 部分細節描寫不夠具體 對于山石的描寫,雖然有“途中所見的每一塊山石都姿態各異,幾乎找不到兩塊完全一樣的石頭”,但可以進一步具體化。例如,可以描述一些具體的山石形狀或特點,使讀者對山石有更深入的了解。 邏輯銜接可以更緊密 從“忠烈廟的盡頭,就是天平山真正的入口”到“沿著整修一平的道路向上爬”,中間的過渡不夠自然。可以增加一些過渡語句,使文章的連貫性更強。 (三)建議 修改不準確的表述 將“才子唐伯虎親手栽下的.的羅漢松直插云霄”改為“才子唐伯虎親手栽下的羅漢松直插云霄”。 將“反倒是這松樹如一位修行的羅漢俯視著著這一方院廊”改為“反倒是這松樹如一位修行的羅漢俯視著這一方院廊”。 豐富細節描寫 在描述山石時,可以增加一些具體細節。例如:“途中所見的每一塊山石都姿態各異,幾乎找不到兩塊完全一樣的石頭。有的山石像臥龍般蜿蜒曲折,有的像仙人般挺拔直立,還有的像臥虎般雄踞一方。刀劈斧鑿的棱角早已在風霜雨雪的摩挲下日漸光滑,少了幾分凌厲,但那倔強挺立的姿態卻不斷提醒著人們,‘青山有幸埋忠骨’,長眠此地的有中華歷史長河中正直不阿的脊梁。” 加強段落之間的過渡 在“忠烈廟的盡頭,就是天平山真正的入口”和“沿著整修一平的道路向上爬”之間增加過渡語句。例如:“忠烈廟的盡頭,就是天平山真正的入口。我們跨過廟門,沿著整修一平的道路向上爬,坡度較大,不多時便只有參差不齊的臺階可走了。” 增加一些情感表達 在描述攀登過程時,可以增加一些情感表達。例如:“我們不斷地爬高,山下還是陽光燦爛,往遠處的高山望去,卻是云霧濃稠。爬著爬著就感覺山風漸涼。也許是我們性子急,越來越想馬上到達山頂,步子隨著急切的心情慢慢變快,背上、頰上也滾出了汗水。途中所見的每一塊山石都姿態各異,幾乎找不到兩塊完全一樣的石頭。刀劈斧鑿的棱角早已在風霜雨雪的摩挲下日漸光滑,少了幾分凌厲,但那倔強挺立的姿態卻不斷提醒著人們,‘青山有幸埋忠骨’,長眠此地的有中華歷史長河中正直不阿的脊梁。這種與自然和歷史親密接觸的感覺讓我更加堅定了攀登的決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