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年后,我眼中的故鄉烏魯木齊
來源:網絡作者:格子
提要:
二十年后,身為香港公司總經理的 “我” 重返闊別已久的故鄉烏魯木齊。從踏入故土的那一刻起,機場外清新的空氣、市區里嶄新的街道,到人們素質的提升、商業的繁榮,“我” 見證了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,也感受到那份始終未變的風土人情 。
作文正文:
二十年后,我已經成為香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。有一次,因為公司工作需要,我回了一趟我闊別已久的故鄉------烏魯木齊。
剛出機場,我就看見蔚藍的天空上飄著幾朵白云,聞到空中和樹木發出的淡淡清香,讓我心曠神怡。我坐上公司派來的車,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,公路平坦了,干凈了,來來往往的車也多了。不久,車就開進市區。我發現烏魯木齊的變化真大啊!馬路變寬了,路旁種滿了鮮花和綠色的植物,車輛川流不息,那干凈的人行道上,人來人往;人們穿著漂亮的衣服,臉上洋溢著微笑……車開到陸軍學院門樓,看到我居住了那么多年的大院也變了大樣:以前的五層樓變成了十幾層;路旁的草坪綠油油的,其中點綴著一個又一個的小花壇;還有噴泉,涼亭,一個緊挨一個健身器材。這時媽媽在樓門口接我。
在后來的幾天,我辦理公司業務時,發現烏魯木齊的人素質有很大很大的提高,辦公已經全部自動化了,效率也大大提高了,工作人員責任心也更強了;信息也相當的靈通了,已經和世界真正有了地球村的感覺。
陪媽媽購物,讓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烏魯木齊的進步與變化。在這沒有買不到的東西,各種世界名牌衣服應有盡有,從各國的時鮮水果蔬菜也是琳瑯滿目。
我感受到唯一沒有變的是新疆人的熱情,善良,淳樸和濃厚的民族風味。那小花帽,羊肉串,漂亮的維吾爾族姑娘,永遠都是新疆最靚麗的風景。
時間過得的真快,轉眼間我又該回香港工作了。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,告別家鄉。看到家鄉烏魯木齊的變化,我真的感到很欣慰。我會好好工作,為家鄉的建設出一點力。
希望再回來的時候,家鄉會變的更美麗!!!!!!
詳細點評 :
優點: · 主題清晰:文章緊扣 “故鄉烏魯木齊的變化” 這一核心主題,通過 “我” 的視角,從城市環境、辦公效率、商業發展等多個方面展現家鄉的進步,最后點明新疆人熱情善良等特質不變,主題明確,情感真摯 。 · 結構完整:采用 “總 - 分 - 總” 的結構,開篇點明回故鄉的背景,中間分別從不同角度描述變化,結尾抒發對家鄉的不舍與祝福,層次分明,條理清晰 。 · 內容豐富:作者選取了城市基礎設施(馬路、建筑)、市民生活(購物、穿著)、工作環境(辦公自動化)等多個維度展現烏魯木齊的變化,內容充實,能夠讓讀者較為全面地了解家鄉的發展 。 不足: · 語言表達平淡:整體語言較為平實,多為直白的敘述,缺乏生動形象的描寫和富有感染力的詞句。例如 “剛出機場,我就看見蔚藍的天空上飄著幾朵白云,聞到空中和樹木發出的淡淡清香,讓我心曠神怡”,表述較為普通,未能充分調動讀者的感官體驗 。 · 細節描寫欠缺:在描述烏魯木齊的變化時,大多是概括性的語句,缺少具體細節。如 “馬路變寬了,路旁種滿了鮮花和綠色的植物”,沒有進一步描寫馬路的寬度、鮮花和植物的種類、形態等,難以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。 · 部分表述重復:“很大很大”“真的感到很欣慰” 等表述存在語義重復問題;在結尾連續使用多個感嘆號,情感表達略顯夸張和刻意 。 · 邏輯深度不足:文章更多地停留在表面現象的描述,對于家鄉變化背后的原因,以及這些變化對人們生活和城市發展更深層次的影響缺乏探討,使得文章內涵稍顯單薄 具體建議 1. 優化語言表達:運用比喻、擬人等修辭手法,增強語言的生動性。比如將 “蔚藍的天空上飄著幾朵白云” 改為 “蔚藍的天空像一塊巨大的藍寶石,幾朵棉花糖般的白云悠然飄蕩” 。 2. 增加細節描寫:在描述變化時加入更多細節。例如描寫馬路變化可寫成 “曾經狹窄擁擠的馬路如今拓寬了兩倍有余,雙向六車道的柏油路面平整如鏡,路旁錯落有致地栽種著絢麗的月季花和挺拔的白楊樹,微風拂過,花朵搖曳,枝葉沙沙作響” 。 3. 精簡重復表述:將 “很大很大” 改為 “顯著”;結尾處減少感嘆號的使用,使情感表達更自然。如 “希望再回來的時候,家鄉會變得更美麗” 。 4. 深化文章內涵:適當增加對家鄉變化原因的思考,如政策扶持、經濟發展等;也可以寫寫這些變化給家鄉人民帶來的心理感受和生活方式的改變,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 。